编者按: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志愿者如今已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熟悉温暖的风景线。记者从惠州志愿服务网获悉,我市注册志愿者超12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1%。引导文明交通、助力新冠疫苗接种、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无私无畏生命救援……每一天在“好人之城”惠州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今天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党员志愿者,从他的故事上触摸全市126余万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初心。
身着一身迷彩服,脚穿着马丁靴,中等个子的他,从越野车上跳下来,俨然一个威武的战士。从车辆救援开始,到生命救援,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他和队友的身影,闪耀志愿服务的“天空蓝”——他就是惠州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队长余红兵。
“‘我志愿加入蓝天救援队,遵循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勤奋刻苦、努力训练、团结友爱、自助助人,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的挽救生命。’自从我宣读入队誓词以后,我的生活轨迹便改变了,做公益会上瘾,如今救援已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非要说初心的话,那就是我一个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惑之年的他目光如炬,皮肤黝黑,那是常年阳光下暴晒的“馈赠”。
余红兵救援中(右一)。
缘起:受人相助后 萌发助人于困境的念头
余红兵走上公益救援路,始于他被救的一次经历。2014年底,余红兵买了一辆越野车,一次参加越野活动,看到其他车辆都成功冲进泥地撒欢,他也兴冲冲地驾车冲进了泥潭,车子却泡在了泥浆里,动不了。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队车友前来紧急救援,把车子拉了出来,“助人于困境中,社会就需要这样雪中送炭的。”他就加入这支队伍——惠州狼帮救援队。
余红兵个性喜欢钻研,学习能力强,一入队后,他就研究不同车辆不同险况时正确的救援方法,“每辆车的构造都不有同的地方,了解到这些差异才能不会造成二次伤害。”他还专门设计制作PPT,和队友分享救援案例,一颗热心,一份热情,一份专业,一年后他就被推举为该队队长。
在帮助别人当中,余红兵得到了快乐和内心的充实,他救援的“野心”也越来越大。2017年,余红兵加入了正在筹建中的惠州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2018年10月该协会正式登记成立,余红兵成为该队队长,从此穿上了一身“蓝”,开始了生命救援。
余红兵救援中(前中)。
虽无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却要争做危难面前的“超人”
“蓝天救援队”是中国民间专业、独立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在救援设备、队员准入上都有非常高的门槛。加入蓝天救援队,需要具备一定专长,并参加蓝天培训和技能考核,服务到一定时长后,经过技能和品行考核,才能成为蓝天救援队预备队员,再服务满一定时长,才能“转正”,发放统一编号。
“公益服务形式有很多,但我们要做的是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掌握的技能越多,意味着救援更高效,更有保障,只有平时多演练、多备战,出现突发状况需要救援保障时才能‘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余红兵说。
山野搜救、水域教援、心肺复苏、消防救援……这些生命救援中需要的技能,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需要一一解锁。组队之初,余红兵自己到其他城市蓝天组织那里先行学习,再把技能传授给其他队员,除了学习外还有定期的训练,工作之外,他主要时间都扑到了队里。
“大兵哥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爽快、专业、无私。”说到余红兵,张东想起那次难忘的救援经历。几年前,他去角洞水库玩耍,天下起了雨,车子陷在山道上,一边是水库,一边是山,山道很窄,只容得下一辆车通过,张东打电话向4S店里求助无果,就紧急向惠。“电话打通后,他就了两句话‘在哪里?’‘马上到’,非常爽快,一下子让我暖到了。”张东说。狭窄的山道上,无法掉头,余红兵就在一个小斜坡上掉了个头,把车拉出去后,啥都不说就走了,留给我一个大侠的背影。”正是余红兵这种专业的救援、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感动了他,后来,张东也加入了惠州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余红兵的队友。
象张东一样,几年时间,一些受助对象纷纷提出入队申请。经一关关考核后,成为蓝天的正式队员,队伍也从组队时的几人,慢慢发展壮大为100多名正式队员。平日里,他们是公务员、企业家、教师、职员,一旦市民生命受到威胁,只要收到救援任务,二话不说,立即穿上蓝色队服,免费提供专业救援。他们虽然没有与生俱来的超能力,但在灾难面前,仍竭尽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
余红兵驾驶橡皮艇救援(后)。
穿上一身“蓝”就担上了责任,怕,也要往前冲
生命救援不仅是专业技能的考验,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量。2020年9月的一个晚上,余红兵接到象头山有人溺水需要打捞的救助,他跳入3米深的水中,把逝者捞上岸并抬下山。打捞上来后,逝者仍保持前溺水时挣扎的样子,必须要把他痉挛的手脚按平固定到担架上,“我也害怕,不敢看逝者的眼睛,可是我是队长,如果我不这么做,怎么能给队友带好头?怕,也要往前冲!”余红兵硬着头皮默默做着这一切,寒冷加之害怕,他的手一直抖,心里默念着:“我送你回家。”
不仅有救援当时的怕,也有一些事后的怕。今年河南发生水灾后,余红兵随队驰援河南防汛救灾。在救援现场,他和队员们坚守了7天日晒水泡,辗转几地搜救。7月23日下午,余红兵和队在在新乡救援时,水位突涨,后方的队友收到指挥中心发出三个紧急撤离指令,周围的其他救援队都在火速收装备撤离,但他和其他几个兄弟还在前方深水区救援,一直联系不上。“幸好最后一刻联系上了,我们紧急撤离,出到外面才发现其他队伍全都撤离走了。队友看到我们,激动的眼泪都流下来了。”后来,余红兵才知道,附近的一个水库溃堤了,如若不及时撤离,后果不敢想象。
“我们都会怕,家人也会担扰,所以我每次出任务回来后,都会在队里洗个澡换身衣,尽量少让家人担心。”余红兵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原本可以过闲适的生活,在洒满阳光的窗前喝喝茶,在家里陪陪两娃,但他穿上一身“蓝色”就把责任担在了肩上。他的车上装有无线电设备,车上队里都准备了一套队服,睡觉时手机必定放在枕头边,随时保持待命状态。“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我们都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但偶尔也会感觉自己像个英雄。”
相关链接
惠州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
自成立以来,惠州市蓝天救援志愿者协会参与各类重大灾难事故救援、活动保障任务2656多起,累计成功转移人民群众2千余人,共搜救失踪人员425人,其中失去生命体征172人。除日常救援外,队员利用业余时间,将消防安全、心肺复苏(CPR)、防溺水、防踩踏等急救宣讲进企业、工厂、学校、社区,受益人数达7万余人,总服务时长5000多小时。疫情期间,协会深入抗疫一线,执行100多个村镇、社区、机关单位的喷雾消杀、卡点执勤、流动人群体温监测和疫情宣贯任务,保一方百姓平安。
目前,惠州蓝天救援队50人被纳入惠州军分区民兵,编入市直应急营综合救援连,下辖3个排,承担应急救援任务。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