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江北街道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办好群众事
102件“惠邻实事”办结
日前,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惠州分院党支部认领惠城区江北街道“惠邻实事”清单项目,为新城社区老旧小区——市粮食局宿舍购置一批藤椅。这些藤椅为居民打造了舒适的休闲区域,大家在闲暇时光有了惬意去处。“这树底下可凉爽了,老邻居们都爱来这里乘凉。之前我们要自己搬椅子过来,现在有了藤椅,真是太好了!”小区居民吴奶奶竖起大拇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中,江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着眼民生“小切口”推动实施“惠邻实事”项目,深化“惠邻+”品牌建设,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更有温度。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办结“惠邻实事”项目102个。
广东仁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为老旧小区金联楼安装新消防设施。
深调研察民情
120个诉求纳入“惠邻实事”项目库
“我们小区晚上没有路灯,散步很不安全”“我们小区消防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路边绿化树木影响公司门前进出道路,希望街道帮助协调修剪”……自去年9月起,江北街道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扎实推进以密切党群政商关系为目的的“亲企暖民工程”,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倾听群众和企业心声,架起党群政商“连心桥”。
江北街道聚焦群众、企业急难愁盼,由驻点团队和村(社区)党员干部200余人于每周二、周四常态走访。他们深入辖区企业、社区,通过不定期调研、座谈交流,全面掌握一手情况,将企业和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及时梳理并纳入“惠邻实事”项目库。对能立即解决的项目即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做到不解决不罢休。
目前,该街道累计走访群众500余户、企业1500余家,受理各类问题诉求300个,现已办结251个,其中纳入“惠邻实事”项目库120个,已办结102个。这些“惠邻实事”涉及便民设施优化、环境卫生提升、公共安全保障等多方面。
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惠州分院党支部为市粮食局宿舍添置了藤椅。
搭平台聚资源
发动两新组织认领清单项目
党建凝“新”聚合力,基层治理更有力。江北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并融入基层治理,让社会资源“聚”起来,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为推动“惠邻实事”高效落地,推进项目办结,江北街道构建“需求发布—项目认领—资源对接—精准落地”服务机制,畅通两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推动民生需求与企业资源精准匹配,实现惠邻项目从“纸上规划”到“实地惠民”转化升级。
近日,江北街道召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座谈会,邀请社区党委和老旧小区“惠邻管家”、群众代表等30余人参加。会上发布老旧小区专项“惠邻实事”清单项目15个,12个两新组织主动认领并现场对接。“我们这次认领的是老爹岭小区增设便民设施项目。非常感谢上级党委搭建平台,让两新组织为老旧小区治理出一份力,我们将办出成效,真正惠及近邻。”参会的两新组织代表王先生说。
“惠邻实事”的成功对接,有效发挥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让解决民生实事有了更多途径。记者获悉,王先生所在的广东中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党支部已为老爹岭小区休闲广场安装了3张石凳。
践承诺重实效
将清单项目办成惠民实事
近期,江北街道全力推动“惠邻实事”落地见效,切实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可感可及。
“外卖员在小区楼栋间绕来绕去,找半小时都找不到地方,要是碰上急救车赶来,还得居民专门下楼引导。”“惠邻管家”黄大叔说。农信宿舍作为典型老旧小区,长期缺乏物业管理,不少住户因地址信息模糊,遇到过快递丢失、访客迷路等情况。广东经纬土地勘测规划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认领该项“惠邻实事”后,迅速行动,通过实地察看和征求居民意见,为小区定制了门牌标识。
老旧小区金联楼迎来期盼已久的消防安全升级,让消防隐患得以消除。近日,广东仁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立足专业优势,为金联楼量身定制消防保障方案,送来34套崭新的灭火器、防毒面具,并安排专业人员将器材安装在楼道、出入口等关键点位。“以前的消防器材都用不了,出现火灾险情怎么办?现在看到新的消防器材,心里踏实多了!”金联楼居民林阿姨很是开心。作为一名老党员,她见证了这次消防隐患从“问题清单”蜕变为“安全答卷”的暖心历程。
此外,广东佳裕餐饮集团党支部为田家炳中学宿舍增设停车道闸设备及系统,万科物业党支部组织维修队到武警水电宿舍清淘化粪池……随着一件件“惠邻实事”落地,清单上的项目化作居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
江北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街道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久久为功推进“亲企暖民工程”,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基层治理,聚焦“惠邻实事”精准对接供需双方,搭建“共建清单”,真正把群众的大事小事办成好事实事,持续打造“亲企暖民”样板街区,努力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江北答卷”。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廖奕琴 黄蕾
惠城事·汇言堂
以“共治”破题 用“长效”作答
江北街道 “惠邻实事” 项目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从购置藤椅到安装石凳,从路灯修缮到消防升级,江北街道以“惠邻实事”项目为抓手,用民生“小切口”撬动治理“大效能”,交出了一份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亮眼答卷,其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江北街道初有成效的实践,关键在于构建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治理生态。一方面,通过“四下基层”深挖需求,将企情民意转化为精准的“需求清单”,确保治理靶向不偏;另一方面,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发动两新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认领项目,推动治理从“政府独奏”转向“社会合唱”。这种模式与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上海徐汇“邻里汇”等经验异曲同工,体现了资源整合与需求精准匹配的治理智慧。
江北街道的做法也进一步启示我们:基层治理需以“长效”破题。例如,杭州打造声名远扬的“武林大妈”平安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完善体系架构、健全工作机制,让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大助力;成都创新探索“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建立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制度机制,重构小区物业与业主的和谐关系,均通过制度化设计保障治理可持续性。
接下来江北街道若能在项目跟踪、效果评估、群众反馈等环节建立闭环机制,推动“惠邻实事”从“办结一件”到“长效一类”,基层治理效能将更加凸显。让我们期待更多街道和社区以党建为纽带,汇聚治理合力,让“惠邻”变“惠城”,书写更多“小事不小、民呼我为”的暖心故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