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西区街道“议事厅”解难题 网格员添新锐

2025-08-01 09:00:00惠州日报

  “工作间隙等餐时,进驿站就凉快多了。这里有水、有沙发,大家可以坐在这里乘凉,顺便还能给手机充个电。”7月30日,外卖小哥刘先生为大亚湾西区街道海惠社区的“爱心驿站”竖起了大拇指。他提到,社区周边餐饮店集中,平时手机没电了,就会到这里充电。

  近年来,大亚湾西区街道依托“家门口”党群服务阵地、物业岗亭等场所,多措并举设立暖“新”微站,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随着归属感的提升,这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党建动能”。截至目前,该街道建成暖“新”微站34个,设立“爱心驿站”1个,并配置暖“新”微站快递外卖货架,在试点保安亭配置冰箱、微波炉、空调、风扇,应急医药品、饮用水等设备物资,为快递员、外卖员、货运车司机等提供补水、充电、应急救助等服务。

  关爱

  “小哥议事厅”畅通骑手送餐路

  “兼职外卖员和小区物业不熟,如何保证进出顺畅?”在新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小哥议事厅”里,类似这样的难题被精准聚焦。日前,该社区通过协调物业公司,成功解决兼职外卖员进出小区不便的问题。截至目前,“小哥议事厅”累计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反映的劳资纠纷、婚姻矛盾等问题7项。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西区街道在发布关心关爱快递员倡议书、发放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需求问卷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各社区召开快递员、外卖员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反馈需求。在此推动下,各社区立足实际,纷纷推出特色服务举措。

  “社区给我们协调超200个停车格,解决了大问题!”在山河社区翡翠山·益田广场,外卖配送员张先生表示,该商场每日外卖取餐量大,停车问题解决后,自己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锐祥表示:“社区通过罗列问题清单的形式,梳理出停车难、外卖员进出小区不方便等问题,并逐个协调解决。”

  在海惠社区,每月5日的“义剪节”不仅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及12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还延伸覆盖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做法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感受到温暖。”该社区党委书记谭健平表示。

  回响

  新业态就业群体成基层治理“生力军”

  随着各社区多措并举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该群体正逐步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新惠社区,网约车司机梁先生积极参与小区业委会工作,通过收集社情民意、参与反诈宣传等助力社区建设。“社区帮我女儿申请了助学金,解决了大问题。”梁先生表示,他曾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女儿学业难以为继,幸得社区帮助。新惠社区党支部书记伍灵犀介绍:“社区组建了‘两新’群体志愿服务队,成员们既当政策‘流动宣传员’,又做社会治理‘流动哨兵’,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目前,已有14名新就业人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

  山河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锐祥也表示:“我们社区聘请了20余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员担任社情民意搜集员。他们走街串巷,工作流动性强,能及时为社区治理发现问题。比如外卖员钟先生发现一小区内部路灯损坏、存在安全隐患,向社区反映后,我们立即协调物业进行了修复。”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