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零押金 办结零跑腿
工伤“绿色通道”让急诊救治更有速度和温度
博罗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企业人员办理工伤认定。
日前,阿韦(化名)顺利完成第二次手术,不久后便可出院。因为有企业职工工伤“绿色通道”服务,阿韦此次意外受伤,从送医就诊到手术康复,就诊流程大大缩短,全程顺畅高效。
今年5月,博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县人民医院开通了企业职工工伤绿色通道,破解工伤就医流程中的堵点。签约企业的工伤职工就医,只需确认企业信息,即可对接急诊专区,省去挂号、缴费等前置环节,大大提高就医效率。
据悉,绿色通道开通两个多月以来,已有超80家企业签约,累计服务企业工伤员工住院78人次,提供健康咨询350余人次以及社保定点23750人次。
“党建+”赋能,让绿色通道逐步成为守护职工健康的“暖心通道”,减轻企业负担的“减负通道”,提升政企协同服务质量的“效能通道”。
诊前省去前置环节,诊后备好用药清单
阿韦是博罗县某纸品企业的老员工。7月15日晚,在他在车间加班时,右手手指不慎受伤,情况危急。该企业是博罗县首批企业职工工伤绿色通道服务签约企业。阿韦受伤后,公司专员许女士立即拨通了工伤绿色通道联络员张家良的电话。
“快,直接送过来!”挂断电话后,张家良立即联系手足整形外科的值班负责人,把伤者情况详细说明。值班负责人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会诊。“当时,手足整形外科还有一台手术进行中。”张家良说,值班负责人立即安排备用手术室做好准备,“伤者可以第一时间手术。”由于手术及时,阿韦右手手指的活动功能被最大限度保留。
许女士说,此次员工受伤就诊,省去挂号、缴费等前置环节,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些举措为工伤人员就诊提供极大便利,也为企业减轻负担。”
无独有偶,博罗县某企业职工刘先生在工作中意外受伤,企业人员黎先生将刘先生送抵医院时,张家良已在门口等候,直接引导至工伤“绿色通道”专区接受诊疗。黎先生说:“这次从送医到后续治疗,连报销需要的用药清单、治疗费清单,医院的专员都提前整理好了,省了很多事。”
“党建+”赋能绿色通道高效运行
未开通绿色通道前,企业员工工伤入院治疗,企业需垫付费用,然后再报销,报销的手续比较繁琐,常因材料不全需多次往返补充。博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县人民医院梳理了工伤就医流程中的堵点,针对性地优化流程、减少环节。
绿色通道运行机制涵盖多项便民措施。如实行急诊入院零押金,确保工伤职工可第一时间获得救治;出院时一次性结账的模式,简化缴费流程,大大节省时间成本;办理出院手续时,医院会提供用药清单、治疗费清单、住院费清单、发票、出院记录等完整必需票据,让职工对医疗费用清楚明白。
为了让绿色通道能够更好、更高效地运行,博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将其作为探索“党建+业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各项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绿色通道的高效推进,党建引领起着关键保障作用,比如设立“党员先锋岗”,明确“首接党员负责制”,努力推动工伤职工“零跑腿”办结。在工伤认定时,组织党员志愿者为重伤职工提供“一对一”代办服务,涵盖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预约等流程。对于着急申请工伤认定但缺少一定材料的企业,采取“容缺办理”,企业承诺在一定时限内提交缺少材料的,人社部门提前介入调查处理,尽快作出认定结论。
这是博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党建引领人社工作、助力提升博罗营商环境、推动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博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加强与工伤职工、用人单位、救治医院、工伤认定部门、社保经办机构间的沟通协作,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工伤绿色通道服务范围,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全方位的人社服务。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