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转向室内固定,想看哪部观众说了算

2025-10-28 09:48:00惠州日报

全县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转向室内固定,想看哪部观众说了算

老情怀有了新模样

群众在县文化馆小剧场观看公益电影。

  新时代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农村公益电影如何做好文化的时代“弄潮儿”,让观感和体验感更贴近百姓需求,让这温暖的光影持续滋润大家?在去年推出农村公益电影特色专场的基础上,博罗再探索,率先在全省启动全域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室内固定放映网络建设。

  日前,“文艺赋美乡村·光影情暖博罗”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启动仪式在博罗县文化馆小剧场举行。这标志着全县首个县级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正式启用,全县农村公益电影从“流动室外”向“固定室内”转型的新征程也随即开启。现场还为首批50个县、镇、中心村固定放映点集中授牌。这是博罗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

  情怀延续

  从“露天银幕”到“专业剧场”

  吹着空调、坐着软包座椅,看着优质片子。当晚,县城群众珍姐约上三五知己一起前往小剧场欣赏公益电影。作为“70后”,珍姐和她的伙伴们在小时候也曾跟着大人夜里赶路“追”农村公益电影。这次在小剧场里“追剧”,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结伴看农村电影的年代,但又不一样,这回有点在电影院观影的感觉。她说:“一样是那些小伙伴,一样热闹,就是环境更好了。”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文化桥梁,更是温暖基层群众的精神纽带。像珍姐一样,农村公益电影作为流动的文化载体,承载了“50后”至“80后”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与乡愁情结。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普及,高质量电影院的增多,加之户外环境、屏幕、音响等因素,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农村公益电影的吸引力和观影体验感,是这个文化载体持续焕新的关键。博罗县委宣传部不断探索,尝试将农村公益电影从室外搬到室内,从流动到固定,让百姓不仅有得看,还要看得好。在首个固定点正式启用之前,该县就在小剧场进行了尝试,让红色公益电影放映走进小剧场。群众体验后表示,相比室外,室内的空调、舒适的座椅给公益电影播放带来了更佳的观影体验。

  随后,在这个县级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大家共同观看了公益电影《长安三万里》,好评依旧。这个固定点配备了高清数字放映设备、高增益金属银幕与专业音响系统,实现观影环境舒适化、视听效果专业化,让群众真正“沉浸式”看好电影,让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不再只是“天幕电影”“星空电影”的固有模式。“00后”青年小陈说:“我的童年里虽没有户外流动电影,但如今在这里看公益电影,感觉很不错。”

  覆盖城乡

  50个放映点有“点长”管理

  让群众期待的是,农村公益电影室内固定点不仅设在县城,也设在乡镇。

  当晚,首批50个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点集中授牌。这些点位覆盖县级文化场馆、各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站以及一批条件成熟的中心村(社区),初步构建起“县城引领、镇街枢纽、中心村补充”的三级公益电影放映网络。这一网络建设是落实文艺赋能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公益电影从过去“零星流动”走向“全域固定”,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覆盖。

  为推动固定点可持续、高品质运营,博罗还同步出台了公益电影固定点放映服务规范,从放映计划、设备维护、现场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标准化流程。值得关注的是,各固定点实行“点长制”,统一悬挂标识牌、公示放映制度,推动公益电影服务从“软任务”走向“硬标准”。博罗县文化馆副馆长张佩贤是小剧场固定点的“点长”。今后他将全力做好场地保障,提前检查放映设备、调试电源线路,确保银幕清晰、音响正常,为街坊们打造舒适安全的观影环境。

  你想看,我来放。固定放映点采用“点片制度”。通过微信公众号、镇(街)和村(居)微信群等平台,提前一周发布预告片单,开设线上点片通道,让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投票。针对老年群体,设置线下“点片箱”,由村(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征集意见。这一“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放映点接单”精准选片机制也是博罗在全省的率先尝试,真正实现“想看什么,群众说了算”。对于“点片制”,“70后”邹丽华很是期待。“农村公益电影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我喜欢与青少年有关的题材,如果有这样的影片,我要点播。”

  有了室内固定观影点,观影也不再需要等待流动放映队的偶尔到访,而是可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享受高质量观影服务,真正实现从“偶尔看得上”到“常态看得好”的转变。按照计划,县级固定点每月放映不少于3场,镇级点每月不少于2场。节假日、农闲期适当增加场次。结合重大节庆、纪念日,设立“红色电影展映”“少儿动画季”“敬老戏曲周”“农业科普专场”等主题专场,增强时效性和吸引力。

  “推动公益电影从‘看到’向‘看好’转变,不仅是落实文艺赋美乡村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博罗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博罗将全力支持固定点建设,力争到2027年在全县建成一张布局合理、标准统一、品牌突出的公益电影固定放映网络,将“光影情暖博罗”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文化客厅

  一场多能一站多享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农村公益电影释放了更多“电影+”效能。博罗积极探索“电影+”多元融合模式。

  去年,博罗县农村电影公益开设放映特色专场,让农村电影与普法宣传、垃圾分类宣传、书香博罗建设、“扫黄打非”宣传等相融合,实现了互促互进的效果,让“电影+”的文化赋能效应初显。

  今年,博罗将以公益电影固定放映为新契机,将各固定点打造为集观影、理论宣讲、读书分享、艺术普及、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文化客厅”。未来,群众不仅能看到电影,还能在“电影日”享受义剪义诊、政策宣讲、反诈宣传等便民服务,实现“一场多能、一站多享”,丰富文艺赋美乡村的内涵与形式。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电影是时代前行的映像。博罗将不断探索,让农村光影更温暖、明亮,持续照亮乡村的文化振兴之路。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卢泓宇 通讯员博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