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工匠朱厚:厚“技”薄发 匠心逐梦

2024-07-22 13:59:00惠州志愿服务网

  编者按:从今年初开始,惠州在全市1.4万个基层党组织全面开展“两优一先”推荐、评选活动,同时在全市1043个行政村开展“忆初心、感荣光、建新功”活动,寻找“三个第一”(各行政村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荣誉表彰的共产党员及第一位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并于7月初举行了“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三个第一”发布仪式。即日起,《惠州日报》对部分“两优一先”和“三个第一”人物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进行宣传报道,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见贤思齐,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为惠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敬请关注。

  得知记者要来家里采访,朱厚早早换上了新的白衬衫,戴好党员徽章,老照片、奖章和证书等整齐地摆放在茶几上。7月初,这位102岁的老党员,来到惠州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三个第一”发布仪式现场,获颁“三个第一”纪念证书。

  朱厚是新中国成立后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第一位获得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荣誉表彰的共产党员,他于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受邀参加全国群英会轻工业系统先进经验交流会……这位已有68年党龄的百岁老人,有着怎样的奋斗故事?

  朱厚是新中国成立后博罗县石湾镇铁场村第一位获得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荣誉表彰的共产党员。惠州日报记者罗剑业 摄

  刻苦钻研,改进压榨机提高生产效率

  朱厚出生于1922年,幼时家境贫寒,仅上了四年学。为了生计,他早早就进入当地一家粮食加工厂做学徒,跟着师傅学习机械维修。

  对各类机器,朱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执着专注、一丝不苟,更是深谙“人十己千”的道理,靠着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付出,在师傅的指引下,逐渐从学徒变成了技术能手。

  新中国成立后,粮食加工厂由政府接管,朱厚成了国营企业员工。1954年,观音阁糖厂建成投产,熟悉机械的他被调入糖厂,负责机器设备维护检修。

  压榨机是糖厂的重要设备,也是朱厚日常工作接触最多的“宝贝疙瘩”。“压榨机出现问题,就得停机抢修,影响生产进度。”随着对机器的熟悉程度日益提高,朱厚开始琢磨对原有设备进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经过深入观察和了解,他发现压榨机的底梳角度存在缺陷,甘蔗进入机器后容易阻塞齿轮,甚至导致齿轮或转轴断裂。“一断就得停工,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十个小时。”朱厚暗下决心,一定要攻克这道难题。

  1955年,朱厚利用到省里一家大型糖厂学习的机会,向技术人员请教,并反复思考。回到厂里,他与同事立刻投入压榨机的技改工作。

  “设备要改进、创新,就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坚,那时连睡觉都在想着怎样调才更好。”朱厚说,经过反复调试,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促进了糖厂稳产增产。

  正是凭着这股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拼劲,朱厚带领团队又相继对压榨机的调速器和发动机进行改进,“以前压榨机开机需要六七个人配合,改进之后,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了。”朱厚说,“我做的这些都算不上是创新,但改进一点,就能帮助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一种收获。”

  爱岗敬业,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在观音阁糖厂工作的这段时间,朱厚表现优秀,并于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后,他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利用自身专长为人民服务。

  1957年,因为干旱,观音阁一带不少生产大队使用抽水机抽水灌溉。朱厚回忆,当时的抽水机烧的是汽油,一天一夜要“烧掉”200多元,相当于一个工人半年的收入。

  经过一番琢磨,朱厚将抽水机改为热能驱动,用木炭代替汽油,一下将成本降到10多元,得到公社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兢兢业业、肯学肯干的朱厚,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了县、地区、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1959年,朱厚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受邀参加当年的全国群英会轻工业系统先进经验交流会。时隔65年,说起当时进京参会经历,朱厚依旧特别兴奋,并讲了当时参加合影的一件趣事。“那时是冬天,许多人都穿着深色外套,我也一样。”朱厚说,因为照片是黑白的,为了以后能在数百人的合影中找到自己,他特意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浅色衣服,“你看,这个身影比较白的就是我。”

  朱容初是朱厚的弟弟,今年已88岁,在他看来,大哥朱厚在工作中总是将每件事做精做细。“我在观音阁糖厂工作过一段时间,经常看到他忙碌在设备技改现场,那些‘铁家伙’特别听他的话,摆弄摆弄就转得更好了。”朱容初说,那时他既佩服又很“怕”这个大哥,“有时他发现我操作不当,就会严厉批评,当然,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技术。”

  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钻一行,是朱厚的真实写照。不管是粮食加工厂学徒,还是观音阁糖厂技术骨干,哪怕后来调任博罗县农机修造厂做领导,他始终扎根一线实践,与各种机器、零件打交道,推动设备技改升级。

  情系家乡,百岁老人热心村务

  朱厚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践行“工匠”精神,在岗位上不断擦亮奋斗底色,直到1982年退休。

  退休后,朱厚大部分时间在深圳与儿女一起生活,近年才回到家乡铁场村安享晚年。如今已是102岁高龄的朱厚,除了有点耳背、双手微微颤抖外,依旧精神饱满,思维清晰。

  今年83岁的朱平超是朱厚的堂弟,两家相隔很近,他告诉记者,堂兄朱厚身上有着浓浓的乡情。“在深圳居住的那些年,每逢村里亲友谁家有喜事,他都会回来道贺。”朱平超说,每次回来,朱厚总会和村里老一辈聊聊天、叙叙旧。

  作为老党员,朱厚非常热心村里的事务。10多年前,村里的老人娱乐中心落成时,他还特地定制了一幅“五福临门”的瓷砖壁画,捐赠给中心装饰外墙。“村里召开党员大会,他也会积极参与,并为村里的公共事业发展提出建议。”朱平超说。

  回顾往事,朱厚常常这么告诫后辈:“咱们就是要听党话,到一线去,好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努力,练就一身真本领!”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