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组选手决战“惠说新语”理论宣讲大赛

2025-10-14 08:44:00惠州日报

10组选手决战“惠说新语”理论宣讲大赛

讲述惠城故事 传播时代新语

  日前,“惠声有理·惠说新语”2025年惠州市惠城区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10组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宣讲能手同台竞技,用真挚的情感和鲜活的案例,生动诠释党的创新理论在惠城大地的蓬勃实践,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

  本次大赛为打造“四个惠城”,建设现代化一流中心区凝聚广泛思想共识、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由市委宣传部、惠城区委宣传部、高校、媒体及区直相关部门专家组成的评委团,对选手表现进行公正评判。

  聚焦基层

  金牌宣讲“声”入人心,平凡故事闪耀光芒

  “透过一本驻村笔记,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中闪烁的光,我们基层干部用坚守与智慧,为孩子们的梦想播种,点亮他们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一等奖获得者罗洋来自马安镇政府,以《驻村笔记:一所村小的星辰大海》为题,将目光投向乡村。她的讲述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分享,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生动实践的微缩影像。

  另一位一等奖得主刘欢仪来自江北街道办事处。她带来《以语言之力筑梦,在社区播撒声音的种子》主题演讲,聚焦看似平凡的社区工作,深刻阐述了如何运用语言的力量,在邻里巷陌间传递政策温暖、化解矛盾纠纷、凝聚社区共识。她的宣讲就是“播撒声音种子”的最佳示范,展现了新时代社区工作者如何用“新语”打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这些金牌选手,其他选手的宣讲同样精彩。来自江北街道办事处的郑晓敏以《我在社会的沙滩上“捡海星”》为题,用充满诗意的比喻,描绘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如何通过点滴努力,为困境中的个体带来改变与希望,彰显了实干为民的温度;来自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的胡慧岚通过《巧娘织就新生》,讲述了如何通过传承与发展手工技艺,帮助基层妇女实现就业增收、织就幸福新生活的故事,是“巧手”推动“共富”的鲜活例证。

  10组选手,10个不同的视角,共同编织成一幅“惠城实践”的生动画卷。他们用真诚的语言,让政策理论褪去“高冷”外衣,变得可亲可近,充分展现了理论宣讲“活起来、实起来、暖起来”的实践魅力。

  深耕厚植

  建立“1+16+N”宣讲格局,建强宣讲人才库

  “惠声有理·惠说新语”宣讲大赛的举办,不仅是优秀宣讲人才的“试金石”和“练兵场”,更是惠城区长期以来构建大宣讲格局、打造理论宣传品牌成果的集中展现。

  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委讲师团的指导下,惠城区委宣传部持续深耕理论宣讲工作。惠城构建了全域覆盖、协同高效的宣讲体系,通过统筹建立了“1+16+N”宣讲格局,广泛动员各镇街、区直单位力量,汇聚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基层模范、百姓名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宣讲阵地的立体化、网络化覆盖。

  通过精心打造“惠说新语”这一区域特色宣讲品牌,以“惠”民之声,“新语”之力为核心,致力于用大众化、形象化的语言讲述惠城故事、传播时代新语,使其成为理论下基层、聚民心的有效载体。

  持续推动内容与形式创新。惠城区委宣传部紧跟时代步伐和群众需求,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身边事、身边理。积极探索运用微视频、情景剧、新媒体产品等多种形式,让理论宣讲更具吸引力、时代感和传播力。

  “未来,惠城区将继续擦亮‘惠说新语’品牌,建强宣讲人才库,创新传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深深浸润惠城大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加磅礴的智慧和力量。”惠城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