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夜校”教家长更懂孩子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重新审视亲子互动
家长们在认真听讲。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张艳艳 摄
惠州日报讯 (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张艳艳)“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一句不经意的话,让扮演“孩子”的妈妈默默低下了头,在团体辅导中,她真切体会到孩子内心的委屈与难受。日前,由仲恺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举办的“心灵夜校:为爱充电,育见成长”系列活动温馨启航。首场团体辅导活动——“开学第一课:成为更从容的父母”为众多家长带来一场既走心又实用的成长之旅。
本次活动聚焦帮助家长读懂孩子成长各阶段所需的“心理营养”,提升亲子沟通的含金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家长跳出日常教育模式,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学习用更温暖、支持的态度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本次活动由辅导站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燊生主讲。林老师以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为脉络,系统阐释“心理营养”的核心内涵与实操方法,结合理论讲解、真实案例与沉浸式互动,让家长不仅听到,更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角色互换体验”环节。家长两人一组,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指责与批评带来的情感冲击。许多扮演孩子的家长在过程中情不自禁流露出真实情绪——低头沉默、眼神闪躲,甚至眼角湿润。一位扮演孩子角色的参与者真诚分享道:“明明只是在扮演,但听到对方说‘你什么都做不好’,心里一下子特别沉重,真的很难受。”另一位扮演母亲的参与者感慨:“当我看到对方难过的表情,突然意识到我平时就是这样跟我儿子说话的……我从没想过,这些话会让他这么受伤。”这一环节不仅让家长切身体验了不当沟通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更直观地理解了什么是“不伤自尊、不羞辱、不制造焦虑”的沟通方式。
整场活动既有科学的理念引导,更有真切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家长深刻的自我反思。不少家长表示,愿意从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开始,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本次活动是“心灵夜校”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接下来,“心灵夜校”还将走进仲恺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地,持续为更多家庭注入心理能量,陪伴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